亚洲成色在线无码_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_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小说

首頁 > 知識百科 > 

元宵節(jié)送燈的來歷(2)

2023-01-23   來源:萬能知識網(wǎng)

以后的每年正月十五,孟姜女都會到丈夫范喜良的墳前“送燈”,接丈夫“回家團圓”,以寄托思念,直至終老。不過,當年“罩燈的袖口”改為了用紙糊的筒狀“燈罩”,“隨手裁的樹枝”也變?yōu)榱擞弥褡酉骱玫摹盁艉灐薄r經日久,她周圍的鄰居們,每到每年的這個時間,也紛紛效仿,在正月十五晚上去給自家逝去的親人、祖先們墳前“送燈”、“點亮”,并作為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的一個重要活動傳播和繼承開來。時至今日,正月十五“送燈”已成為我們老家后人們履行孝道、懷念先祖的一項標志性的重要活動。

故事講完了。不過,既然是“傳說”,那它的可信度自然就不能和正史相提并論。其實孟姜女到底是哪里人?此前并無確鑿的考證和定論。直到2017年秋,山東萊蕪一農民,意外發(fā)現(xiàn)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經-文物專家辯認,此碑為“孟姜女銘記碑”,是明初洪武年間所刻立。上面記載的就是“齊魯之地”的貞潔烈女孟姜女千里尋夫的傳奇事跡。當年的“齊魯之地”無外乎今天的河北、山東、安徽、河南的一部分地域。故事中傳說她是我們淮河流域一帶的人,大概屬今天安徽的某個地方,或就是我們這一塊的人,看來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啊。我所講的這個民間傳說故事,是我父親曾經講給我聽的,今天寫在這里,以興眾位讀者。


(資料圖片)

元宵節(jié)送燈的來歷 [篇3]

元宵節(jié)晚上,給去世的先祖和親人送上一盞祭燈,這是我們那一帶的風俗。大年一過,元宵節(jié)又臨近,我突然記起去年給姑母送燈的情景,無限的感慨涌上心頭。

姑母一生坎坷,人生的不幸和磨難幾乎讓她占盡了。年輕時,姑母長得秀氣漂亮,可是紅顏薄命。她三歲喪母,跟著祖父度日,16歲時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被鄰村的土匪頭子梁二愣看中,非要娶她作小妾,祖父四處托人求情,梁二愣仍不依不饒,最終無奈地把4畝最肥的田地奉送,才算把事情擺平。如花似玉的姑母放在家里扎眼,17歲便嫁給一個大戶人家。沒想到姑父是個紈绔之弟,竟喪失倫理,和本家小嬸搞到一塊,被人捉奸打壞了腎臟。姑母變賣了所有土地和牛馬也沒能挽回姑父一條命,他父母因悲痛至極,先后斃命。因姑母忙于照料一家子病人,不到一歲的獨生女兒也夭折,從此姑母成了“寡家孤人”,那一年她僅24歲。祖父見姑母孤獨一人,這才說服父母讓我“過繼”給姑母,她也成了我地地道道的祖人。

也可能是姑母遭受的打擊太大,本置豆寇年華的她,終生都沒再嫁,所受得苦遭得罪可以用蘿筐裝。這些苦痛她難以對人傾吐,敘說的對象就只有那片墳塋里的故人。當時我只有7歲,依稀記得,每次姑母到墳頭燒完紙,便趴在墳上失聲痛哭,聲音聽上去顫抖成一團,就連鼻子里都帶著哭腔,哭聲飄散到曠野傳得悠遠。我時常見她抓住胸前的衣襟,垂下的頭無法支撐起來,渾身冷得打顫發(fā)抖,上下牙齒喀噎喀噎地碰響。她嘶啞而沉悶的哭訴,我也聽不出什么詞句,看到的只有雙肩劇烈的抖動。直到她哭夠了,哭累了,才扯著我的小手回去。這一切成為我童年最悲傷的記憶。

我記憶最為刻骨銘心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給墳塋送燈。那時姑母一過“破五”就開始張羅送燈,最初她送的是蘿卜燈,她先選一個又紅又大的蘿卜,精心地把內瓤剜去,只留下薄薄的外殼,再拿到屋外凍一凍,往內壁里撒些水,讓它結上一層薄冰,然后再做根棉絮捻成的燈芯,往里注滿煤油,由于煤芯細,用油少,所以那油能點燃一整夜;再接下來送的是用蕎面做的祭燈。那時候白面很貴,而蕎面卻比較廉價,所以做面燈大多用蕎面。蕎面做燈可以花樣翻新,想做什么形狀都可以,姑母做的燈有雙魚型、蓮花型、寶塔型、香爐型等樣式,做好了還要放到鍋里蒸熟,這樣堅硬挺實,不易走型,臨送燈前拿到屋外先凍上,面燈就不再浸油了。再把蠟油或煤油注進去,這樣的面燈既能把墳塋照亮又樣式好看,姑母連續(xù)幾年都送這樣的面燈;再到后來姑母又做冰燈送墳塋。做冰燈也不費勁,姑母把一只小鐵桶掛在障子上,每天一清早往水桶內壁注上一瓢水,水桶內壁就結上了薄冰,由于天天澆水,冰結得又薄又均勻,三四天后水桶內壁上就結成厚厚的一層冰,中間卻是空的。臨送燈之前,姑母將鐵桶拿進屋里,小心地放在溫水里緩一下,就從里邊倒出一個晶瑩剔透的冰罩,再稍加整修,便做成了一個冰燈。在墳塋上點燃后,既亮堂又光彩。每當這時,姑母眼里才溢出一汪明晃晃的春水,眉眼里偶然見到的難得的笑。

有時我就問姑母,為什么要給亡人送燈呀?她告訴我說,人死了,就到了陰間,那里很暗很冷,常年見不到陽光。親人得給亡靈送燈。送燈就是送亮兒送溫暖,讓他們的日子過得透亮開心。有時候姑母也說,好讓他們借著亮光抓虱子。小時候伸手往衣服里一摸,就能抓出只虱子,老頭老太怕虱子跑了,往嘴里一扔,“喀嘣”一聲就滅掉了。每到晚上睡覺前,大人孩子抓虱子成為鄉(xiāng)下一景,盡管這樣虱子仍也整不敗,依然很邪乎。所以鄉(xiāng)下人把抓虱子視為大事,連也是為了讓先人借亮抓虱子,這也在情理之中。

姑母送燈也愛燈。姑母生前一直住在臨近浩良河鎮(zhèn)的一個小山村,直到她去世村里也沒通上電,她是伴著油燈度過一生的。最初用的煤油燈做工簡單,就是用一個墨水瓶,瓶蓋上豎插著一個鐵皮卷成的小筒,里邊放置用棉花搓成的捻子,煤油燈發(fā)出的光亮朦朧模糊,看書寫字得湊到燈下,時間一長鼻孔被油煙熏得黑乎一片,流出的鼻涕也變了顏色。姑母對那盞燈卻愛惜,一到晚間要用針挑好幾次燈捻子。后來我到鎮(zhèn)里讀書,看到班主任老師桌上擺著一盞罩子燈,燈罩和燈體都是用玻璃做的,圓鼓鼓的燈體里橫臥著燈捻,外邊有個扭可以控制燈的明暗。扣在上面的燈罩上下細,中間鼓,上邊一截細長,油煙順著燈罩裊裊的繚繞上升,既明亮又干凈。我買回一只給姑母,把她樂得眉開眼笑。每天晚上她都要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一遍,有紋印的地方她哈口熱氣再繼續(xù)擦,整個燈罩一塵不染,透亮透亮的。這盞罩子燈一用就是20年,從沒用上過電燈。

去年元宵節(jié)給姑母送燈,我一再囑咐兒子說,你姑奶這輩子愛燈,而且沒用過電燈,一定要送個最好看的電子燈,電池也要容量大的,一整宿都不能滅。兒子說你就放心吧,保證讓姑奶滿意。

姑母的塋地離我居住的縣城有一百多公里,下午兩點我們就乘自家車上了路,我和老伴,還有兒媳、孫子,由兒子駕駛,正好一車。這次送燈帶兒孫來,為的就是讓后輩能接續(xù)根脈,待自己不能走動時,好讓他們來送燈,以免忘祖。由于是新修的水泥路面,又拓寬成上下道,能跑出清晰的車噪,我們的心情也特爽,一家人不免在車里閑聊起來。孫子是高中生,他對跑這么遠來送祭燈,有些不解,爺爺呀,我看你有點小題大做,咱跑這么遠的路就圖來送盞燈?我先給孫子講了送燈的來歷,說那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卻找不到父母墳墓的下落,心里很是糾結。軍師劉伯溫就給他出主意說,你是萬人之上的皇帝,沒人敢接受你的跪拜。能接受跪拜的只有你的親生父母。你命人在每個墳前插上蠟燭,能經你跪拜而燭不滅的墳墓定是你父母。朱元璋依此而行,果然很快找到父母的墳墓。從此送燈的習俗也流傳下來。我講完這個典故,又說,送燈這是老輩子留下的規(guī)矩,千萬不可丟呀。再說,你老姑奶這輩子活得不易,這次借送燈前來祭拜她,這是親情的呼喚,是鄉(xiāng)土的眷戀,更是心靈的歸宿,做人不能忘祖,得記住鄉(xiāng)愁,今后你也要隔個三年五載前來看她一趟,給老姑奶送盞燈,孫子默默地點了點頭,我記下了爺爺,你就放心吧。

我們說著嘮著,車已經到了埋葬姑母的山坡,離老遠就看到有座白色的墓碑聳立在那里,夕陽慘淡的光線照著墳土,顯出一種凄涼的銀白。墳旁歪脖子榆樹上,落著一只戧毛戧刺的烏鴉,呱呱地嘶鳴著,給人一種陰氣密布的感覺。那一刻,我的心涼透了,就像這冬日的寒氣一樣,她老人家生前孤獨,死后依然幽寂,我禁不住心頭涌起一陣酸楚,后悔自己沒有經常來看她,讓她形單影只地孤守在這里。說著我們把帶來的爐灰、泥土撒在墳上,算是為老人家添了墳;接著又把墳墓四周的枯枝敗蔓作了清理,整個墳地這才顯得開闊清亮起來;再接下來把厚厚的冥幣壓在墳頭。直到此時,墳場才有了盎然生機的氤氳。我們擺上水果、糕點和各種肉食,又酌了滿滿一杯酒,最終把那盞電子燈扭亮,頓時墳塋亮堂起來。

待我們下山往回走的時候,再回頭望那片墳塋,只見地上人影綽綽,燈火點點;空中爆竹聲聲,禮花朵朵,空曠寂靜的原野是那般的熱鬧,無數(shù)盞祭奠先人的燈光,編織成一個又一個花環(huán),活躍閃亮在塋地。有這片燈光在,古老風俗就會源遠流長,汩汩不斷地流出和諧祥和……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推薦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