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篇1
科學概念:
(相關資料圖)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zhì)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jié)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jié)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chǎn)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導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征,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聯(lián)系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征,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zhì)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么?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了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A我們該怎樣做這個實驗呢?
B混合的比例大約多少呢?可以參閱課本。
C仔細觀察發(fā)生現(xiàn)象(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chǎn)生、來源和性質(zhì))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diào)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制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diào)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棉線、一根寬1厘米長30厘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并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jié)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jié):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shù):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么?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shù)據(jù)。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么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并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7、反饋數(shù)據(jù)。
8、解釋變化原因并小結(jié)。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diào)整制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教學后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chǎn)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預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jù)看到的現(xiàn)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預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啟發(fā)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fā)生變化。
3、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xiàn)象與物體內(nèi)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xiàn)象產(chǎn)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nèi)绾螌嶒灢拍芮宄乜吹娇諝馐軣崾芾浜篌w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jié):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jù)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預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本質(zhì)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tài)特征;能應用已有經(jīng)驗對星座變化規(guī)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yǎng)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jù)。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guī)律;了解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拓展性目標:
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星座。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星記錄表、搜集有關星空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
有關四季星空的音像資料、圖片。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問題:四季星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
活動一:
1、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談談自己觀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引導學生將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
要求: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用方向標進行標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自由組合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整理。
3、觀察結(jié)果進行初步整理。
4、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從東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nèi)”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5、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活動二:
1、提出問題: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shù)的奧妙,讓我們繼續(xù)將觀察活動進行下去。在繼續(xù)觀察中,你有什么問題嗎?
2、引導學生匯報實際情況。
3、問題:你有興趣研究一下別的星星嗎?讓我們選定新目標進行探索好嗎?
請同學們預測:從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春季其他星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將預測的結(jié)果畫出來。
展示學生畫的預測圖案。
自由活動:
1、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用激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傳熱比賽》是科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7課。本課是學生在認識了什么是熱,熱在冷水和熱水中怎樣傳遞之后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熱傳遞的性質(zhì)而設計的。這課與后面的《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知識特點及熱傳遞的特征和實際應用。通過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和整理信息得出結(jié)論的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都是以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來研究的。因此,根據(jù)學生喜歡自己動手,愛提問的情感和行為特征,展開相應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歸納,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熱傳遞的特點,并能區(qū)別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能理解熱傳導的特點。
2、能設計實驗要研究的問題,并能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熱傳導的例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一把小勺,讓學生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2、學生猜測后摸摸。
3、對比實驗:老師把勺子放到熱水里,過一會兒在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4、提出問題:勺把兒是怎樣變熱的?
5、講述:熱水把熱傳到勺把兒上,那么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
1、猜想: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2、設計實驗方案
3、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三)實驗操作,觀察匯報
1、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2、實驗操作
3、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四)討論分析,得出結(jié)論
1、分析:火柴為什么從一端依次掉下?
2、討論: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3、總結(jié)實驗結(jié)論
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4、播放課件:熱傳遞。
5、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