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刻鐘等于多少分鐘嗎? 一時半刻是多少時間?
以前我國沒有今天這樣的鐘表,古代計時的工具叫銅殼滴漏。它是靠銅壺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來計算時間的長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銅壺底部有個孔,壺中豎著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壺中裝滿水后,水從孔中滴出來,一天一夜剛好滴盡。
一天一夜為24個小時,這樣,箭上的一個刻度所代表的時間就是24個小時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將100刻改定為96刻,每刻時長變?yōu)?5分鐘整,相傳成習,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時三刻是多少分鐘
在古代的時候,每天有十二個時辰,也就是說一時就是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一刻是指15分鐘,那么三刻自然就是45分鐘,古人口中的一時三刻是2個小時零45分鐘也就是165分鐘。
一時三刻這個成語經(jīng)常被用來形容是時間短的意思。經(jīng)常聽到有人這樣說過,這么龐大的工程,一時三刻是完成不了的。意思是說時間轉(zhuǎn)瞬即逝,過得很快,其實就是時間很短的一種表示。要想做好一件事,尤其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一時三刻通常是辦不成的。
一時半刻是多少時間
2小時7分12秒。古人說的一時是2小時,他們將一天分為一百刻,一刻就是14分鐘24秒,半刻就是7分12秒。一時半刻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很短的時間。
一個時辰有幾刻
一個時辰有八刻。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一刻約15分鐘。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余的以此類推。
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作“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小時”。以后,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qū)I(yè)人士。